寻医问药 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寻医问药 >

吡托布替尼(Jaypirca)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崭露头角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25-04-2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吡托布鲁替尼(Jaypirca®)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


一、CLL治疗现状与未满足需求

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,传统治疗依赖化疗、免疫化疗及BTK抑制剂(如伊布替尼、泽布替尼)。然而,共价BTK抑制剂耐药(尤其是BTK C481S突变)和治疗不耐受(如房颤、出血)成为临床难题。
吡托布鲁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非共价BTK抑制剂,于2023年12月获FDA批准用于复发/难治性CLL,为耐药患者提供新选择。


二、吡托布鲁替尼的独特优势

  1. 克服耐药

    • 通过非共价结合BTK,对共价BTK抑制剂耐药突变(如C481S、T474I)仍有效。

    • BRUIN试验显示: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和BCL-2抑制剂(维奈托克)的双重耐药患者,ORR达67.7%,中位PFS为16.8个月

  2. 安全性更优

    • 脱靶效应少,房颤发生率仅1.2%(伊布替尼为10-15%),出血风险低(3-4级出血2.4%)。

    • 适合老年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。

  3. 持久缓解

    • 即使高危患者(如TP53突变、复杂核型)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mDOR)达12个月以上


三、关键临床数据(BRUIN试验)

患者类型 疗效指标 结果
BTK抑制剂耐药CLL(n=128) 客观缓解率(ORR) 67.7%
双重耐药(BTKi+BCL-2i) 中位PFS 16.8个月
TP53突变患者 ORR 63.5%

:对既往治疗线数≥3的患者仍显示显著活性,ORR维持60%以上。


四、适用人群与治疗方案

  1. 推荐人群

    • 共价BTK抑制剂(伊布替尼/泽布替尼)治疗后进展的CLL患者。

    • BCL-2抑制剂(维奈托克)耐药后需后续治疗者。

    • 因心脏毒性无法耐受共价BTK抑制剂的患者。

  2. 给药方案

    • 标准剂量:200mg口服,每日1次(空腹或随餐)。

    • 剂量调整

      • 肝功能不全(Child-Pugh B/C):减至100mg/日。

      • 3-4级毒性:暂停后减量或永久停药。


五、不良反应管理

副作用 处理策略
中性粒细胞减少(30%) 监测血常规,必要时使用G-CSF。
腹泻(20%) 对症止泻(如洛哌丁胺),补液。
感染 预防性抗病毒(如HBV筛查),及时抗感染治疗。
疲劳 调整活动强度,营养支持。

六、耐药后治疗选择

  1. BCL-2抑制剂再挑战:维奈托克联合CD20单抗(如奥妥珠单抗)。

  2. CAR-T细胞疗法:Lisocabtagene maraleucel(Breyanzi)或双特异性抗体。

  3. 临床试验:探索新型非共价BTK抑制剂(如NX-2127)或联合方案。


七、未来发展方向

  1. 一线治疗探索

    • 联合维奈托克用于高危CLL(如TP53突变)的初始治疗(III期试验进行中)。

  2. 固定疗程方案

    • 与抗CD20单抗联用,缩短治疗周期,降低耐药风险。

  3. 生物标志物指导

    • 通过ctDNA动态监测BTK突变,优化治疗时机。


八、总结

吡托布鲁替尼凭借非共价机制卓越的安全性,已成为CLL后线治疗的标杆药物,尤其为共价BTK抑制剂耐药患者带来生存希望。随着适应症前移和联合策略的优化,其有望重塑CLL治疗格局。

临床提示:用药前需检测BTK突变状态,治疗中密切监测血常规及心血管事件。

(数据来源:BRUIN试验NCT03740529;2023 ASH年会更新)

吡托布替尼(Jaypirca)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崭露头角
吡托布替尼(Jaypirca)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崭露头角